氣化爐的先天不足
秸稈氣化爐最早出現在市場上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該爐具有料倉和氣化室組成,通過管道與灶具連接。使用時,采取強制通風的方式,在厭氧的情況下產生可燃氣。可以一次性加料,連續燃燒。但存在焦油和燃燒過程產生的煙氣有很多有害成分無法處理的問題,所以當時推廣量不大,慢慢地就幾近消失了。
近年來,市場上又出現了秸稈氣化爐,產品制作比過去“漂亮”了,也有了很大改進,如增加了焦油過濾水洗等裝置。但由于爐具的結構原理沒有變,技術問題仍未徹底解決,尤其是焦油的排放問題。
可以說,秸稈氣化爐的致命問題就是焦油的排放問題。因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秸稈氣化爐先天不足。
先天不足,還表現在它的點火上。這種爐具對填料和點火的技術要求很高,非一般人員所能做到。這也是任彥波在長春農博會上要求演示人員演示填料點火過程的原因。任彥波介紹說,你看這技術人員填料點火很容易,買回家你自己試試?北京通州區張家灣鎮定西村的范守國,自己辦了一個企業,生產這種秸稈氣化爐,派了兩個人跟著南方的技術員學點火,學了兩個多月,仍然過不了關。
這樣的爐子,你讓老百姓怎么用?
投資之痛
然而,就這樣先天不足的爐子,卻讓許多人投身其中。因為氣化爐的好處,看上去很美。利用稻草、麥秸、玉米秸、樹枝、木屑等作燃料,直接入爐,幾分鐘就能產生燃氣,可用于做飯、炒菜、洗浴、取暖等。這在更加重視節能的今天,被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有著廣闊市場前景的項目。而等投資者發現其中的缺陷時,悔之已晚。
范守國就深受其害。他見到記者,第一句話就是:“千萬別讓這東西再去害人了。”
2004年秋天,范守國去南方旅游,在湖南韶山第一次看到秸稈氣化爐。“當時正遇到企業在農戶家做演示,感到很神奇。”
回來以后不久,他就帶著3.5萬元的資金,來到湖南湘潭的那家企業,帶回10臺爐子,分別在本村和懷柔做實驗。“試驗了4個月,燒掉的秸稈用130卡車能裝10卡車。”
感覺還不錯,2005年春,范守國和專利人達成合作協議,投資30多萬元,進設備,進材料。專利方派來兩名技術員作指導,通州區能源辦也幫著聯系客戶。但客戶用一段時間就放棄了,原因是填料點火技術難掌握,焦油無法排放,而且秸稈必須加工粉碎后才能使用,農民使用起來不方便。
為了尋求出路,范守國帶著爐子四處推銷,不但在北京周邊跑,還跑到東北。在黑龍江做演示,在遼寧做演示,都是技術員一點火就著,別人一點就不行。
一年下來,范守國生產的200臺爐子一臺也沒賣出去,前后投入50多萬打了水漂。“后來也有人來問,我也沒賣。咱不能明明知道不行而去害人家啊。”
200臺爐子連同設備,如今依然堆放在范守國的庫房里,如廢鐵一般。
范守國的損失因為沒賣出一臺,而重慶良奇公司則因為賣的太多,差點倒閉。這個原來從事城市道路燈桿燈飾和農機具生產的企業,和范守國一樣看好氣化爐的前景,于2006年投巨資引進氣化爐項目,投資建設了50萬臺氣化爐生產線,還投入大量資金做宣傳,啟動市場,在全國共銷售氣化爐產品近萬臺。結果由于產品的先天不足,使用中暴露的問題無法解決,企業售后服務和退貨壓力巨大,為此良奇公司損失近千萬元。目前該企業已停產這個項目,引進生產高效低排放生物質半氣化爐了。
推廣之痛
蒙受損失的不光是那些投資者,在一些地方的推廣使用,也大都草草收兵。
《山西農民報》有過這樣一則報道:《秸稈氣化爐能否大面積推廣》,報道中說:“眼下,一些農民購買秸稈氣化爐的熱情很高,有些地方還在積極推廣。……近日記者深入平定縣進行采訪,發現秸稈氣化爐成了農民的一個包袱,不用棄之可惜,使用又煙氣很大,味道嗆人。”
報道中稱,該縣要求農業部門在全縣山區推廣使用秸稈氣化爐,并且承諾,買一臺氣化爐,政府給農民補助500元,農民自己承擔100元。這個好政策大大激發了農民購買氣化爐的積極性。截至2006年底,平定縣共發展秸稈氣化爐用戶4723戶。
然而,這些氣化爐不久就成了“擺設”。
山西省陽泉市東梁鄉小湖村,是山西省農業廳的新能源推廣示范村,2006年由市里一個部門幫著引進推廣一種氣化爐,該村引進42臺,每臺800元,由政府每臺補貼500元,村民另掏300元。結果用了不到一個月,問題就出來了,一是焦油污染大,做好的飯有時還有煙熏味道;二是使用不方便,點火技術不好掌握。結果用戶集體圍攻村委會。至今這些爐子還放在農戶家里,成了廢品。
去年,農業部發布的“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十大技術”中也提到了氣化爐,這樣描述:產品具有體積小、投資少的優點。但也有顯著的缺點,一是由于氣化爐與灶直接相連,生物質燃氣未得到任何凈化處理,因而灶具上連接管及氣化爐都有焦油滲出,衛生很差,且易堵塞連接管及灶具;二是因氣化爐較小,氣化條件不易控制,產出氣體中可燃氣成分質量不穩,并且不連續,影響燃用,甚至有安全問題;三是從點火至產氣需要有一定的啟動時間,增加了勞動時間,而且該段時間內煙氣排放也是個問題。有關專家指出,目前氣化爐存在的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之前,不易大面積推廣使用。
市場之憂
在互聯網上輸入“氣化爐”,搜索出的相關信息有上千條,什么“環保項目,輕松賺錢”,“免費培訓,專家指導”,“技術轉讓,包教包會”,等等。仔細看這些信息,大部分是在做技術轉讓、技術培訓、特許加盟等,并存在欺詐行為。這些公司的地址,要么是在什么寫字樓、別墅里,要么就在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附近,廣告里自然要打這些北大、清華的招牌,沒有幾家在生產產品。
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節能爐具專業委員會主任郝芳洲介紹說,在生物質“熱”的今天,戶用生物質爐具僅僅是起步階段,市場上就出現大量的假冒偽劣爐具,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據調查,目前生物質爐具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仿造成風,專利爐具產品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很多人認為生物質爐具技術含量低,好學易仿。黑龍江五常市的李雪玲女士,看到氣化爐有這么多的好處,先后考察過多家氣化爐公司,感覺技術上大同小異,難度不大。于是花700元從山東德州購買氣化爐制作技術光盤一張和一臺樣爐,回去自己做,結果產品的許多問題無法解決,只好作罷;二是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一些技術不成熟的產品也在市場上銷售,坑害農戶;三是有些單位和個人打著氣化爐的幌子,以技術轉讓為名,虛假廣告滿天飛,致使很多人受騙上當;四是有的氣化爐企業以連鎖加盟的方式推銷技術不成熟的氣化爐,收取經銷商的加盟費。由于產品不受歡迎,好多爐具砸在經銷商手中,損失慘重。
生物質爐具市場如此亂象叢生,應引起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強市場的規范。據了解,目前生物質爐具還沒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生物質爐具在其節能、環保等方面,究竟達到什么標準方能進入市場,與此相關的產業,比如生物質成型燃料的加工等,如何進行配套生產,都需要盡快加以研究解決。